公務員收入要不要調整,隨著“兩會”期間代表委員的熱議,近來這一話題再次升溫。從輿論反饋看,民眾對此分歧較大,但從趨勢上看,種種跡象表明,接下來公務員調整收入勢在必行,在此節點,有必要明確以何種依據調整收入,以及該如何調整等問題。
 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,“兩會”期間,人大代表二月河表示不同意“高薪養廉”,他表示,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高的時候是宋朝,但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腐敗的朝代。時過境遷,中國社會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,不過,這是否足以支撐“高薪養廉”尚存疑。
  既然調整公務員收入主要不是為了“高薪養廉”,那麼接下來就只剩下公務員收入到底高不高這一問題了。“兩會”期間,不少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,其中既有部委正科公務員曬賬本,顯示月入5400元,其中半數只夠交房租,收入可謂寒磣;也有孟學農這樣的人大代表,他表態自己年薪20萬,不贊成大幅提高公務員工資。這些回答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事實,公務員生態因人、因地而異,官員腐敗現象並非孤例,公務員灰色收入也不再只是江湖傳聞,當然,反映基層公務員收入不高的聲音也頗為普遍。去年《中國周刊》一組題為《公務員改變年輕人》的報道,描述基層公務員待遇不高,工作單調、枯燥,一度引發輿論熱議,從側面表明,公眾對公務員群體的認識趨於理性。
  如果註意到公務員收入的結構性差異,就不難理解上述分歧,這個體系中的年輕人,尤其是身處基層的年輕人,的確收入不高,而那些有一定資歷和權力的公務員,其收入則相對可觀,至於他們的灰色收入,顯然也不可忽視。調整公務員收入的前提先要看到這種結構性差異,是一視同仁地普遍調整,還是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調整,結果迥然不同,如果忽視公務員群體收入的結構性差異,結果可能只會拉大公務員收入的內部差距。
  這就涉及調整公務員收入的另一個大問題,即粗放地提高收入可能有損公平。如何在提高收入的同時又避免拉大收入差距,對此一些官員做出的回答頗有價值。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楊士秋認為,公務員工資應該上漲,但灰色收入也應通過一系列措施解決;人社部副部長何憲表達了類似的觀點,他認為“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,首先就是要解決工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,使基本工資占主體,優化工資結構”。從這些回答不難看出調整公務員收入的主要思路,即一方面要減少甚至消除公務員群體的灰色收入,另外調整收入主要應向基層公務員傾斜。
  提高公務員收入並不難,難的是解決灰色收入問題,近來隨著各地大刀闊斧地開展反腐行動,不少公務員反映各種福利不如以前,但畢竟這隻是階段性的成果,對此今後還須有新的動作,尤其需要一些充滿改革氣息的制度嘗試。
  目前中央已責成有關部門調研給公務員漲工資,按照人社部官員的說法,確切地說應該是解決公務員工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,措辭的差別看似無關大局,實則關係到對具體問題的認知。公務員工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,不是簡單地漲工資就能解決,社會上不乏收入低的群體,哭窮者更是不計其數,為解決收入差距問題,過去多提到收入分配製度改革,如今仍然進展緩慢,雖問題複雜,但恐怕還與決心不夠有關。如今調整公務員收入,惟願不要過於草率,尤其不能給民眾以公務員一哭就有奶的印象。  (原標題:[社論]公務員工資調整應重視群體結構性差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xjd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